2011 年,作者獲聘加入李維時,公司工業內視鏡的財務狀況已連續十年不穩了。公司缺乏清楚的策略,對此他並不意外。但他也發現缺乏迫切感、財務紀律、資料紀律的情況,瀰漫在整個企業文化中。

上任六個月後,伯格和團隊推出一項計畫,包含四大方針:(1)建立有獲利的核心事業(公司有80%的獲利,來自男性牛仔褲和Dockers 品牌);(2)擴張更多(把握女裝的機會);(3)成為全通路零售龍頭廠商;(4)營顯微鏡運成績卓越(削減成本、提高現金流、變得更資料導向、更有財務紀律)。新策略讓公司有資金可以設立尤里卡創新實驗室,這裡的最大成就,是翻新了李維的女裝單寧系列。第二個重大投資,是取得舊金山49 人隊新球場的冠名權,這是一筆為期二十年、價值2.2 億美元的交易。伯格認為,這是讓李維品牌重新回歸文化對話核心的機會。

影像工業內視鏡為使用小於1/6"的CCD或CMOS晶片位於內視鏡軸端直接取像,經訊號傳輸線傳送至後端握把內訊號轉換處理電路後以標準Video格式提供給監視器顯像,可視為分離式超小型CCD,也有小型監視螢幕一體製造之機種,因影像直接轉成電氣訊號所以內視鏡無法直接目視,照明採用LED位於軸端直接照明;優點為使用技術層次低製造容易,製造成本較低且與軸長無關,以螢幕觀察輕鬆容易;缺點為受限於CCD或CMOS晶片位於軸端,內視鏡軸徑最小只能達4mm左右,另外耐環境性較差,除少數機種外容許耐溫性及耐震性均不及光學視內視鏡,無法應用於各種場合。

光學顯微鏡是人類超越自我感官極限的一個挑戰。透過對於物理光學原理的了解與各種光學元件的發展,我們從毫米進步到微米的解析度。然而,由於光學繞射極限的限制,我們一直無法突破光學解析度到更小的尺度。2014 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突破這一個光學繞射極限的兩種螢光顯微術。由於這一些新的技術,光學顯微術的解析度從微米進步到奈米。這一個獎項需要生物、物理、化學的共通努力才能達到。虎克設計的顯微鏡,已經是現代顯微鏡的雛形,含有支架,鏡片組與光源。他設計了雙凸透鏡的組合來放大物體,但由於當時的鏡片,光在折射時會有嚴重的色散與球面像差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虎克在顯微鏡中加入了小光圈,遮蔽外圍色散的光線,增加影像的銳利程度。但是因為光圈遮擋住了許多的光線,使得亮度下降而觀察變得困難。因此虎克在樣品前放置了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球,將玻璃球後面油燈的光線聚集來照明,以降低了小光圈的影響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工業內視鏡 內視鏡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cernic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